儘管新冠肺炎病毒持續跨國蔓延,重創多國經濟,甚至殃及全球,然而,中美貿易大戰炮火仍未稍歇。最近盛傳的消息是川普政府計劃在4月於白宮舉行5G 峰會,並號召全球科技領袖參與,重量級貴賓包括諾基亞(Nokia)、愛立信(Ericsson)、三星(Samsung)等高層,為的是防堵華為取得5G 行動通訊技術主導權。不過,在5G領域要「去華為化」好像沒有那麼簡單,至少單憑美國一己之力很難做得到,從本刊另一篇文章《一張圖看懂美國如何封鎖華為》可以略窺一、二,在現階段美國業者對華為的依賴還是蠻深的。華為之所以能在5G市場紮根如此深,不外乎是因為擁有大量技術和專利,此文將從5G標準專利數、5G標準的技術貢獻數、及5G標準相關組織會員數三大數據,來看華為在5G領域的影響力。數字會說話,相信川普政府有一場硬仗要打。

華為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奪得5G的話語權呢?有兩樣東西很重要,一樣是「標準」,一樣是「專利」;兩者結合就是「標準專利」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EP)。標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5G是一種通訊標準,而應用在其中的通訊設備也必須符合標準才能互通互聯,如果只有自家的產品才能互聯互通,這樣用戶是不會買單的。而「標準」不是從天而降或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堆專家經過長期研發、討論、到達成共識後,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而針對5G標準研發出來的技術所申請的專利就是5G的標準專利。
不過,「標準專利」並沒有法定資格,而是由廠商向不同的標準協會 (像是3GPP、ETSI)去宣示 (declare) 自己的專利技術符合5G標準,是標準專利。北美智權報在早前已介紹過廠商選擇宣示自己的專利是標準專利的好處與壞處,簡單來說,好處是當標準尚在形成的階段,在百家爭鳴的情況下,廠商宣示越多,便越有機會讓協會在制定標準時參考其技術,並將其技術納入標準;而不好的地方則是,一旦成為了標準專利,便得遵守FRAND的公平、合理及無歧視原則來授權,不旦授權金額受限制,且不能拒絕授權。
被宣示的5G標準專利數
據IPlytics Platform於2019年11月出版的《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11月為止,在22,604個5G專利家族中,共有87,752個5G專利被宣示為標準專利。其中有98%是有效專利,即至少其中一個專利家族成員為有效狀態;78%在USPTO、EPO、或透過PCT途徑申請。此外,有44%的專利家族至少有一個獲證專利;24%同時於先前的技術世代宣示 (如2G、3G或4G)。最後,有98%被分類為「純5G規格」的技術規格(只有2%的技術規格是混合的,像是5G/4G 或是 5G/3G)。
宣示標準專利之公司 | 被宣示的5G專利家族數 | 在USPTO、EPO、或透過PCT途徑申請之專利家族數 | 至少有一個獲證專利之專利家族數 |
Huawei Technologies (中國) | 3,325 | 2,379 | 1,337 |
Samsung Electronics (韓國) | 2,846 | 2,542 | 1,746 |
LG Electronics (韓國) | 2,463 | 2,296 | 1,548 |
Nokia (incl. Alcatel-Lucent) (芬蘭) |
2,308 | 2,098 | 1,683 |
ZTE Corporation (中國) | 2,204 | 1,654 | 596 |
Ericsson (瑞典) | 1,423 | 1,295 | 765 |
QUALCOMM (美國) | 1,330 | 1,121 | 866 |
Intel Corporation (美國) | 934 | 885 | 171 |
Sharp Corporation (日本) | 808 | 677 | 444 |
NTT Docomo (日本) | 754 | 646 | 351 |
China Aca. Of Telec. Tech. – CATT (中國) | 588 | 360 | 7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美國) | 428 | 346 | 226 |
Guangdong Oppo M. Telec. (中國) | 378 | 363 | 36 |
Vivo Mobile (中國) | 193 | 168 | 0 |
BlackBerry (加拿大) | 138 | 130 | 126 |
ASUSTeK Computer (台灣) | 117 | 103 | 35 |
NEC Corporation (日本) | 114 | 102 | 84 |
Apple (美國) | 79 | 73 | 52 |
KT Corporation (韓國) | 75 | 53 | 15 |
ETRI (韓國) | 71 | 50 | 20 |
Fujitsu (日本) | 68 | 18 | 66 |
Motorola Mobility (美國) | 56 | 54 | 50 |
Lenovo Group Limited (中國) | 51 | 48 | 19 |
HTC Corporation (台灣) | 46 | 44 | 40 |
MediaTek (台灣) | 42 | 38 | 30 |
WILUS Group (韓國) | 41 | 20 | 2 |
Panasonic (日本) | 33 | 30 | 9 |
FG Innovation (中國) | 33 | 33 | 4 |
Sony Corporation (日本) | 22 | 17 | 23 |
ITRI (台灣) | 14 | 13 | 12 |
SK Telecom (韓國) | 12 | 8 | 0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中國) | 11 | 8 | 6 |
表1. 5G標準專利(專利家族)宣示數較多之公司;資料來源:IPlytics, 2019年11月
表1是已被宣示的5G專利家族的專利所屬公司之列表。當中,來自中國的華為擁有最多的已宣示5G專利組合,緊隨其後的為韓國的三星及LG,接下來的是芬蘭的諾基亞。在前10大中,中、美、日、韓分別各占2家,看起來是勢均力敵,但如果從專利家族數來看,則是中國5529家、美國 2264家、日本1562家、韓國5309家,美、日明顯落後,只有韓國可與中國抗衡。然而,如果是單打獨鬥,三星雖然在宣示的專利家族數上比華為少,但在國際大局申請的數量及獲證專利的數量均優於華為。
對5G標準的技術貢獻度
IPlytics Platform的報告指出,除了標準專利宣示數之外,還值得研究積極參與5G標準開發的公司,這邊指的是該公司於國際會議上介紹和提交的技術文稿。表2為向5G提交技術文件貢獻度的前30家的公司。如同標準專利宣示數一樣,華為獨佔鰲頭,為5G標準開發提供了最大部分的貢獻,其次是愛立信,諾基亞,高通和中興通訊。
在許多情況下,標準技術的貢獻是由多家公司提交的,但通常會有一家主要公司首先提出該貢獻,其他公司隨後加入並提交與該貢獻相關之技術。表2中第二欄「5G 標準貢獻數」是該公司提交標準貢獻的全部數目,而第三欄「第一提交者」則僅統計第一提交者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計算多家公司的貢獻的另一種方法是計算其比例。例如,如果有四個公司一起提交技術貢獻,則每個公司將收到0.25的比例值。第四欄「比例值」表示其標準貢獻的比例(即公司按比例貢獻了多少)。如應用此權重計算後,則愛立信便為5G提交了比華為更多標準貢獻。
而表2的第五欄「在UE組別」僅包括在3GPP與用戶設備相關的組別RAN1,RAN2,RAN4,SA2,SA3,SA4和CT1中所提交的貢獻。
然而,標準貢獻必須在3GPP內被接受和批准,才能被寫進最終規範裡,因此表2中第六欄「被接受及批准」十分重要,而3GPP的標準貢獻僅由3GPP成員負責批准(亦即接納及採用)。
提交標準貢獻之公司 | 5G 標準貢獻數 | 第一提交者 | 比例值 | 在UE組別 | 被接受及批准 |
Huawei Technologies (CN) | 19,473 | 17,466 | 11,992 | 11,662 | 5,855 |
Ericsson (SE) | 15,072 | 13,195 | 12,690 | 8,936 | 5,114 |
Nokia (incl. Alcatel-Lucent) (FI) | 11,555 | 9,633 | 5,314 | 7,195 | 3,804 |
QUALCOMM (US) | 5,994 | 4,846 | 4,629 | 4,160 | 1,994 |
ZTE Corporation (CN) | 4,692 | 3,628 | 3,492 | 3,117 | 1,188 |
Samsung Electronics (KR) | 4,573 | 3,541 | 3,434 | 3,539 | 1,239 |
Intel Corporation (US) | 3,656 | 2,895 | 2,752 | 2,798 | 962 |
LG Electronics (KR) | 2,578 | 1,966 | 1,880 | 2,129 | 685 |
China Mobile (CN) | 2,567 | 1,748 | 1,737 | 1,437 | 787 |
CATT (CN) | 2,562 | 2,050 | 2,026 | 1,979 | 554 |
NTT Docomo (JP) | 2,042 | 1,487 | 1,459 | 1,491 | 549 |
MediaTek (TW) | 1,653 | 1,176 | 1,222 | 1,526 | 443 |
Orange (FR) | 1,415 | 977 | 975 | 647 | 462 |
NEC Corporation (JP) | 1,276 | 870 | 901 | 1,005 | 347 |
Deutsche Telekom (DE) | 1,263 | 501 | 596 | 1,016 | 397 |
Lenovo Group Limited (CN) | 1,261 | 917 | 566 | 1,014 | 413 |
Motorola Mobility (US) | 1,247 | 856 | 580 | 999 | 406 |
AT&T Group (US) | 1,174 | 71 | 282 | 928 | 34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US) | 1,155 | 601 | 686 | 1,018 | 317 |
Guangdong Oppo (CN) | 943 | 682 | 673 | 908 | 190 |
Telecom Italia (IT) | 801 | 181 | 249 | 689 | 225 |
KDDI (JP) | 760 | 312 | 289 | 672 | 186 |
Verizon (US) | 700 | 15 | 159 | 530 | 196 |
Vivo Mobile (CN) | 668 | 534 | 535 | 665 | 159 |
Cisco Systems (US) | 653 | 466 | 438 | 357 | 183 |
ETRI (KR) | 625 | 357 | 377 | 505 | 165 |
Vodafone (UK) | 612 | 288 | 332 | 405 | 206 |
表2. 對5G標準作出貢獻較多之公司;資料來源:IPlytics, 2019年11月
於5G標準相關組織之會員數
另一種用來評估公司參與5G標準開發投入度的方法,是工程師參與制定5G標準的標準制定會議的人數。這除了反映該公司對5G開發的投入外,另一個原因是「人多好辦事」。首先,公司比較多工程師參加的話,提出來的標準貢獻也有可能比較多,此外,由於3GPP的標準貢獻僅由3GPP成員負責批准,那如果公司中工程師會員數比較多的話,技術貢獻被認可與批准的機會不是更高嗎?這可是掌握話語權的關鍵啊!
從圖1各公司參與5G相關的3GPP會議之工程師人數可見,華為又是一枝獨秀,有3098人,比排名第二的愛立信多出近千名;如果全部中國企業之工程師人數加起來更是可觀,會超過總人數三分之一。

5G領域要去華為?難啊!
據GSA (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 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底為止,全球共有359家電信服務供應商正在投資5G產業,其中包括針對5G網路的各種測試、試運、前導項目、計劃及實際營運;並已有80家電信服務業者公告他們已在自家的電信網路中佈建與3GPP相容的5G通訊技術。就已商用的部分,根據GSA的統計,至2月底為止,全球已經有63家電信業者在35個國家推出一個或多個3GPP相容的5G電信服務 (有些提供5G智慧手機、有些佈建5G路由器、有些提供大範圍地區的服務,有些則是只有限制性的區域服務及只供特定客戶使用。此外,還有55個5G行動網路及34個5G FWA或是家用寬頻服務。
雖然5G商用網路還在剛起步階段,但5G的技術及標準發展已相對成熟。從上述可見,華為在5G標準專利數、5G標準的技術貢獻數、及5G標準相關組織會員數等三項重要指標均是獨佔鰲頭的,川普要防堵華為取得5G 行動通訊技術主導權,只能說很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