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智權報│專利申請│商標申請│侵權分析│智財權顧問│專利佈局│美國專利 - http://naipnews.naipo.com -

科技的專利檢索與專利佈局

專利數據庫是免費且蘊含大量情報的數據庫,如果能善用相關資源,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掌握競爭情報,也能從中找尋新的合作機會以及解決方案。早期美國及日本的企業常通過專利情報來監督競爭對手的技術發展;近年來中國大陸也積極培訓科研人員掌握專利檢索與信息情報蒐集的能力。創新的基礎不再是從0到1的發想,而是通過前人的經驗積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步邁前。

照片來源:2022台灣新創醫療學會

專利分析是一門公開的競爭情報學

台灣近期在修訂《國安法》,要重懲經濟間諜,防止核心關鍵技術外洩,但條文中所針對的是「營業秘密」而非專利。專利制度鼓勵「公開換保護」,發明人向政府提交專利申請,經過審核通過後,國家給予該專利範圍內的獨占權,專利權人可以從中獲取收益的權利,但是必須將技術公之於眾,以利技術的疊代創新。專利檢索及分析就是建立在專利公開的基礎上,進行技術的蒐集及競爭對手的監控。

當今專利檢索與分析已經可以做到遠端操作與分析,技術情資人員可以遠端監控與查找世界各國、各個領域與其研究主題相關的信息。掌握專利檢索能力如同進入技術領域的寶山,醫療新創業者若能善用該檢索資源,對於自身技術領域的研究與商業合作必能有所助益。

圖1.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統計報告;資料來源:WIPO

根據WIPO的統計,專利說明書紀載了世界上90%-95%的研發成果,善用專利資料庫,可以縮短60%的研發時間及節省40%的研發經費。我們可以把專利數據庫視作一個技術情報的數據庫,在這個數據庫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跨越時空維度:從中可以看到早期愛迪生燈泡專利,福特亨利有關汽車的專利,也可以看到太空電梯或VR隱形眼鏡等黑科技。

(2) 涵蓋各個領域:從電學到化學,從土木到生醫領域,與創新發明相關的技術都包含在其內。

(3) 超越國界:專利的公開不僅限於該國,而是全球的公開。

(4) 包含不同語言: Google翻譯的誕生化解了語言的隔閡,近年來日本、韓國、歐盟的專利局都開始使用Google翻譯協助使用者更方便閱讀。

(5) 專利是領先指標,提前市場5到7年,所以業界常有報導指出通過專利公開的方式了解IPHONE造型和其他科技領域最新的技術發展方向。

配合技術的發展,專利數據庫也有大規模的整合,更多的商業軟體以及分析軟體的釋出,每個研究者都可以嘗試著檢索或學習,入門者可以嘗試著使用Google Patent 或智慧財產局在2020年所推出的全球專利檢索系統,以上都是免費的資源。

專利檢索的類別與差異

專利檢索的類型很多,不同的檢索需求關注的重點也不大相同,坊間有人進行相關的分類,細分為33類或66類之多,本文在此針對比較常見的4類進行介紹,如圖2所示。

圖2. 專利檢索分類;資料來源:葉咨甫製圖

專利佈局

專利佈局往往跟組織的資源與實力存在很大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專利申請數量多,價值就高,專利數量少就一定沒有價值。關於評定專利佈局的優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介紹:

(1) 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專利有效的布局?一般來說,通常會建議客戶在技術的研發地、生產地以及市場這三個方向進行專利的布局。

(2) 如果有專利、期刊和產品要生產的話,順序應是如何排序?雖然我國與其他國家都存在專利寬限期的制度,但各國對於寬限期標準寬嚴不一,且需要提供相關的舉證資料,本人認為主張寬限期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在不同國家之間,因此,如果非必要情況,建議處理順序還是專利>期刊>產品。

(3) 如果要佈局多個國家的專利又想省錢是否可以提供相關的建議?專利佈局通常必須在一年內完成布局,如果超過這段期間,自身的專利也可能成為阻礙後面申請專利的前案。有一個方案可以增加專利佈局的時間,那便是提交專利合作條約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專利,在該方案下最長可到32個月(中國),專利申請人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決定是否要申請其他的國家。另外,如果是申請美國專利,美國有臨時申請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的制度,申請人可以先提交一個基本框架或手邊現有的資料,來主張美國國內優先權以取得一年的緩衝期,在一年內評估該專利是否有申請的必要。
整體而言,如果企業佈局多個海外專利,一般來說專利的價值會大於僅申請單一國家的價值,因為這意味著申請人可能有想要拓展海外市場的決心。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葉咨甫
現任: 國立中央大學 跨領域轉譯醫學博士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 智慧財產研究所
經歷: 專利信息分析人員
專長: 智慧財產、專利與產業信息蒐集、醫療大數據